为什么降息了,加密市场还在下跌?
北京时间10月31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新的利率区间为4.00%–4.25%。统同时美联储还表示,量化紧缩(QT)将于12月1日正式结束。
照理说,这本应是“利好”消息:降息、结束缩表、流动性预期改善,但市场的反应却让人疑惑,为什么股市、加密货币,甚至黄金都未能上涨,反而普遍下跌?
	 
 
市场“利好预期”已提前透支
实际上,市场早在本月初就已经“押注”这次降息。根据CME FedWatch数据,在会议前,市场普遍认为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5%,还有约40%的投资者预期美联储会立即启动QE(重新扩表)。
然而,美联储的实际决定仅是“温和”降息,未如预期那样宣布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
换句话说,这次降息,不是“新利好”,而是“低于预期”。
当市场预期兑现,但没有额外的惊喜时,投资者往往选择获利了结,典型的“买消息,卖事实”行情便出现了。
停止缩表 ≠ 开始放水
不少投资者看到“QT结束”,便误以为“大放水”即将到来。但实际上,美联储的声明非常谨慎:“我们将结束缩表,但暂不启动新的资产购买计划。”
这表示美联储从“收水”阶段转向了“观望”阶段。
用金融市场的术语来说,流动性不再恶化,但也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对于投资市场而言,光是止住流动性收紧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增量资金”来推动市场上涨,这也是目前市场缺乏的关键因素。
降息未能传导至“实际资金利率”
理论上,降息应当使短期利率下降,从而降低资金成本。但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虽然美联储降息了25个基点,但中长期利率并未同步下行。
如五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6%上升至3.7%,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飙升至4%以上。
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市场的实际流动性依然紧张,投资机构并未感受到“资金变多”。即使美联储宣布降息,但政策效果并没有迅速转化为实际资金流动,这也意味着美联储的降息措施尚未完全“传导”到市场中。
降息背后的隐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次降息其实是一种“防御性操作”。近期的美国经济数据显示。
1、房地产、制造业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
2、就业市场放缓,失业率回升至4.6%;
3、企业盈利增长几乎停滞。
这代表美联储在“保增长”与“控通胀”之间做出了选择,稍微放松货币政策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但这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即美国经济可能已经进入“缓衰期”。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宁愿选择锁定已有的利润,也不愿意轻易加仓风险资产。
个人看法:降息≠牛市,流动性才是关键
这次降息,市场的反应实际上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逻辑。
短期政策松动 ≠ 流动性充裕 ≠ 资产上涨。
真正能够推动股市、加密市场全面反转,央行重新启动资产扩张(QE)或配合财政刺激的大规模资本流入。
在那之前,降息只能被视为“中性偏暖”的政策,虽然能稳定市场信心,但远不足以引发一轮新的牛市。市场所期待的,不是单纯的25个基点的降息,而是一场真正的大规模放水。在这一过程中,风险资产仍需耐心等待,直到流动性充裕的真正信号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