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正确与错误(翻译的正确与错误的区别)

小编:小蝶 更新时间:2022-08-21

前几天读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恰巧读到头条号【翻译教学与研究】的一篇文章《误译名的传播史》,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这篇小说和改编的电影最早名字叫《杀死一只反舌鸟》,后期改成《杀死一只知更鸟》,到底是反舌鸟还是知更鸟?它们是一种鸟吗?

小说英文原著名为《To kill a Mocking Bird》,mocking bird是反舌鸟,知更鸟是Robin,二者并不是同一种鸟,所以现在广为传播知更鸟是一种错误的翻译。小说名来自书中父亲给孩子们的教育:鹣鸟(blue jays)可以打,但杀死一只反舌鸟(mocking bird)则是一种罪过。这不但因为鹣鸟是害鸟而反舌鸟是益鸟,更因为反舌鸟在美国是亲切友好善良的象征,在摇篮曲、童谣中都有体现,可以说是镶嵌进美国的民俗文化了。类比一下,就像乌鸦和喜鹊,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代表了不吉利和吉利一样,所以作者父亲才教育孩子们不能杀死一只“反舌鸟”。这压根没有知更鸟什么事儿呀,况且知更鸟在美国并不那么吃香。如果作者懂中文,看到这个翻译可能会莫名其妙。

早在1983年的较早版本翻译成《枪打反舌鸟》,这有点套用我国俗语“枪打出头鸟”的意思,但是和小说主旨毫不相干,甚至有点误导。2009年译林出版社版本中,高红梅直译成《杀死一只反舌鸟》,令人回味的是该版本2012年再版时改成了《杀死一只知更鸟》。 为什么从正确改为错误的翻译呢?知更鸟是英国人心中最爱的鸟类,有个著名的童谣《谁杀死了知更鸟》Who killed Cock Robin,传播很广,不但名字和小说相近,而且故事情节也有类似的地方。而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国内翻译成了知更鸟,由于电影传播更广,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所以,小说再版时采用了这一“错误”译法,并成为惯例。我阅读的这个版本是由李育超翻译的,也是采用知更鸟这种译法。

这种翻译算错吗?目标读者是我们这些对英美文化知之不深的中国人,这样的错误几乎没有影响我们对小说的理解, 只有对英美文化特别熟悉的人才会感觉到翻译有一点“不对劲儿”,可是对英美文化熟悉的人肯定更愿意读英文原著了。类似这种改不过来的错误翻译还有著名的“进化论”。英文evolution theory本意是演化论,演化并没有“方向性”,翻译家严复把它译为“天演论”其实更符合evolution theory的原意,但是“进化论”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标准翻译了。

所以翻译的正确与否,一个重要的前置问题是翻译是给谁看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很有名,因为是中国故事,我特意买了双语版,看看大师英文原著和译著之间的差别。译者是张振玉,我觉得翻译比较地道,但是英文原著嘛就只能呵呵了,减轻了我偶尔用英文写作的时候内心的羞涩感。一个以英文写作扬名海外的大师写出来也是Chinglish,估计在海外没多少读者。韭菜三鲜馅儿的披萨应该不会很受欢迎,我想,如果让辜鸿铭来写类似的英文传记,应该比林语堂好得多。《苏东坡传》翻译很正确,得益于译者对书中文化背景的熟悉,他知道中国读者想看到什么,应该看到什么,能看到什么。著名的高产翻译家林琴南完全不懂外语,译作大受欢迎,让洛阳纸贵,也是这个道理。所以,目标感是正确翻译很重要的前提,要说内化为译者的潜意识也不为过。

翻译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儿,需要译者深厚的跨文化背景,要实现人工智能恐怕有点难。英文打招呼Good morning,人工智能翻译成“早晨好”也没错,如果你给北京人翻译成“吃了吗您哪”更接地气儿。如此说来,北大教授翻译的“常凯申”被网友们玩儿成一个持久不衰的梗,一点儿也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