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区块链,新兴市场的稳定币应用场景

小编:魅力 更新时间:2025-11-03 18:42

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刘红林在沪港通web3数字资产大会分享全球稳定币监管趋势与合规发展,重点围绕web3生态、稳定币与跨境支付的关系展开,分析比特币定位变化、稳定币的优势与风险,以及未来产业机会。

AI与区块链,新兴市场的稳定币应用场景

比特币与web3的起点

比特币的白皮书标志着web3的诞生,意图构建去中心化的支付体系,挑战传统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比特币更偏向于资本市场的另类资产,部分国家将其视为战略储备,尽管核心定位转变,区块链技术在跨境结算中的高效与便利依旧无可比拟。

稳定币的支付角色

稳定币接替比特币完成数字货币的支付使命,全球市值庞大,Tether(USDT)占比显著,其运行基于区块链技术,但与比特币完全去中心化不同,稳定币的资产由发行方控制,存在冻结风险,链上资产被冻结的案例显示了其金融安全隐患,监管对稳定币合规的重视由此可见。

稳定币的快速发展

稳定币因效率优势迅速普及,跨境转账时间缩短,手续费大幅降低,尤其在新兴市场更受欢迎。非洲、南美、东南亚等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稳定币为无银行账户人群提供金融普惠方案,成为可靠的支付及资产保值工具,稳定币通过降低支付门槛,推动了新兴市场的数字经济发展。

AI与加密货币的融合

未来加密货币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依赖AI,AI能够克服用户体验的复杂性,适配加密货币的可编程特性,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核心是AI与区块链技术结合,促进web3生态的成熟与创新。

稳定币价值认知转变

投资机构对稳定币关注度提升,部分早期布局的机构收益显著,稳定币发行方盈利能力强,运营成本低于传统支付巨头,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布局加密货币领域,稳步推进数字资产生态建设。

稳定币合规与风险管理

稳定币经历了抵押型、超额抵押型、算法稳定币等多种形态,合规监管不断完善。监管要求全额储备、独立托管,防范Tether现金储备不足、用户资金混同等风险。算法稳定币和生息型稳定币面临合规障碍,部分产品因风险问题难获认可,稳定币定位为支付工具以规避风险。

稳定币产业链机会

稳定币发行趋向巨头集中,但产业链中存在多样化机会,游戏行业加密支付、跨境发薪、法币与加密货币通道、B2B跨境收单和加密货币银行卡等细分领域仍有广阔空间,跨境收单结合加密货币技术,实现无感兑换,个人用户可通过加密货币银行卡完成日常消费,规避传统银行账户冻结风险,带动新的商业模式。

RWA与稳定币的紧密联系

真正有价值的RWA项目必须实现数据端到端上链,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可信度,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履约和利润分配,香港现阶段RWA融资门槛高,制约中小企业参与,稳定币合规落地及区块链技术的完善,有望助力RWA融资突破,释放更大商业价值,稳定币是RWA发展的关键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投资者应自行决策与交易,对投资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作者及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