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背后的真相(背后有屏幕的手机)

小编:迷魂雪 更新时间:2022-08-25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脑、手机等新科技设备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虽然你手机里的联系人越来越多,但是你们进行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很多时候,我们与某人的接触仅限于往来的电子信息和对方的网址所显示的个人信息。它的劣势很明显:我们很可能弄错对方的形象。

很多人喜欢通过电子信息来与他人联系,甚至将其作为取代电话联系的主要沟通手段。在频繁的邮件往来中,你的心里已经认定他是一个熟悉的人了,还可能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他的形象,当在现实中和他相见后,你可能震惊地发现,他完全不是你想象中的模样。比如,很多人在电子信息中措辞严谨,礼仪周到,但是在现实中,本人却十分粗俗无礼。事实上,你不仅会弄错他的形象,甚至可能会连他的性别都猜错。

手机屏幕背后的真相(背后有屏幕的手机)

不要轻易相信屏幕背后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从文字中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还会错过许多见面时可以从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及语速、语调转换停顿等方面透露出来的信息。还有一种可能是,你所看到的邮件并不是对方本人回复的,而是他人代为回复的。

线上、线下读人的区别(是否能够获取准确信息)

前提是线上回复你的人就是那个你以为正在与你沟通的人,如果你把线上沟通作为唯一的沟通方式的话,那么你所能读到的关于对方的就仅仅剩下“沟通风格”和“沟通内容”了。

虽然通过线上沟通来读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它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透过冷冰冰的电子屏幕,学会在线上读人。

事实上,除了文字以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了解对方的信息,比如他的电子空间中的照片、个性签名、链接和网址图片,电子信息中的字体、格式、符号等信息,都可以成为你评判对方的依据。

一、线上照片

想要查看沟通对象的相貌,除非直接视频,否则只能依靠他电子空间里的照片了。可是,那些照片并不靠谱,往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或者是摄影师拍的职业照,并不能展示他的真实相貌。

这就告诉我们,线上照片就是电子空间里的面具,充满了各种歪曲和欺骗的可能性,甚至让人无法分辨照片中的人是不是与我们沟通的人。

因此,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照片所展示的信息,更不能凭借照片就对对方产生信任,达成某种交易,甚至与对方产生情感纠葛。

二、线上表情

线上照片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照片中人物的肢体语言,如双手交叠、抱起双臂、双腿交叉等姿势,也很可能是摆拍的需要。因此,通过这些来解读人的肢体语言,都不太可靠。

因此,人们发明了一些搭配文字的表情,如“大笑”“无奈”“难过”“哭笑不得”“熊抱”等表情,用来描述自己的肢体语言。不过,与人们在线上聊天时主动表露出来的肢体语言相比,面对面交流时做出的肢体动作常常是无意识的,是自然流露的,所以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

而线上由发送者发出的肢体语言,则按照其内容来分析更为合适。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对方使用的表情中,来获得一些其他方面的信息:他们若在电子信息中使用,表示他们的通信风格很随意;这暴露了他们的年龄,因为年长者并不熟悉这些表情;等等。

更有甚者,还可以根据接收信息的对象,来判断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判断力水平。比如,如果一位广告公司主管在写给新上任的高管的电子信息中使用了一些肢体语言表情,那么这个高管可能会对这个主管的判断力产生怀疑,甚至据此怀疑他的工作能力。

三、线上语言

在网上聊天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符号来模拟说话语调。比如,通过问号、感叹号、类似星号等标点符号来增强说话时的语气,还可以让聊天变得更轻松;将某些内容加上圆括号,表明发送者认为其中的内容不如消息中的其余部分重要;将某些谈话内容加上下划线,或者字体变为粗体、斜体等,可以表达在口头沟通时用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的强调和感情;等等。

乍一看,使用线上语言沟通能够让人获得和直接倾听时同样多的线索,但是这并不准确,因为无意识的语调变化比言辞更可靠。而且,大多数人都是既没有时间,又没有耐心来将文字设置成加粗或者改为斜体的。

因此,如果事情比较重要,那么就算是打个电话去讨论,也比发一条信息更可靠。

四、线上沟通风格

与口头沟通类似,我们同样能从对方的沟通风格中得到一些线索。比如,如果一个人给对方发了一篇长篇大论、花里胡哨的图文信息,而对方只回复了一个字,那么这个人就会很生气,感觉对方明显是在敷衍自己。对方也会很生气,因为他感觉自己陷入了一大堆没用的信息轰炸之中,这既占用了电脑内存,还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去阅读那些信息。于是,两个人都对对方产生了负面看法。这其实仅仅是因为二者的沟通风格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仅仅根据某人的沟通风格就对他做出判断,而应考虑对方发送网络信息的环境。如果用手机发送,他很可能就不会输入这么多字,而只是简单地说几句。简短的回复,还可能表示他在忙什么事情,只能长话短说。因此,在进行网络沟通时,我们应将沟通风格放在环境、情境中进行分析,不要轻易对对方做出判断。

五、电子环境

假设这样一个情景:你刚开始从事一份新工作,并且刚刚接受了一个重要的新任务。这天早晨,你刚打开电脑,就收到了新老板给你发来的电子信息,内容是完成新任务的具体指示。当你读完信息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重要的信息:该条电子信息发送时间为凌晨三点钟。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新老板及其优先级的重要情报。这个发现可能比电子信息的内容更有价值。从信息发送的时间就可以推断,你的新老板要么是无药可救的失眠者,要么是一个工作狂,而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是因为,通常失眠者会尝试通过一些助眠安神的活动如听一段轻柔的音乐、喝一杯温牛奶等来帮助自己入睡,只有极少数人会在半夜三更拿工作来安慰自己。

深夜还在工作的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工作,可能期望员工同样重视工作。你还要留意,他的信息有多长,是只发给你一个人还是进行了群发?如果你能断定新老板经常晚上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还能在8点钟就坐在办公室,那么,你大致可以推断,他不会是那种理解并认可迟到、早退,或者申请加班的人。

不过需要提醒你一点,虽然通过这些蛛丝马迹,你可以大致推断某个人的情况,但是在电子时代,你其实是无法确定对方发出电子信息的确切时间的。所有电子信息的时间戳都是在信息发出的那一刻才打上的。再加上目前还没有什么可靠的手段来判断电子信息的发送地点,所以你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和处于另一时区的人通过电子信息进行交流。

在虚拟的电子空间里,每个人都极力展示自己完美的一面,照片是精心挑选的、美化过的图片,个人主页中所展示的信息也是对方希望你看到的内容。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通过他精心挑选的信息、图片和链接来了解其个性方面的情况,还可以从中了解他在无意中泄露出来的情报。

举例来说,假如一个人的主页上最显眼的是“联系方式”按钮,那么他可能表达了一种业务营销需求,与你沟通的环节都是为营销做铺垫;假如主页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荣誉和头衔,则可能代表他打造人设,树立个人品牌可信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某人使用和依赖科技工具的程度以及所使用的科技工具的类型,来了解他更多的信息。比如,有的人坚持不用个人笔记本电脑,不随身携带手机,这表明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人际交往受到干扰,他们重视人际关系,认为交往的质量比数量和速度更重要。所以,若与这类人合作,最好不要发电子信息,有事可以当面交谈。

再比如,有的人生活中离不开科技,他们会在工作会议期间接听电话,甚至不愿起身,直接在会议室里对着电话简单说几句。对于这样的做法,他们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有的人却认为这种行为很失礼,即使是会议期间设置震动或静音功能,也会表明你的优先级在别处,而且判断力很差劲。这种行为甚至还会让人感觉这个人比较自私,毫不在乎自己对他人会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