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监控能带来安全感吗(家用监控安全吗?)

小编:迷魂冰 更新时间:2022-04-30

文/戚梦颖


陈萌萌的丈夫马上就要到外地工作。


此前,独居人士遇害的新闻,以及邻居家门外的鞋子被偷一事,都让即将独居的陈萌萌感到不安。不久前,陈萌萌和丈夫花了500多元一口气下单了室内监控、可视门铃。“门口的访客信息同步发到他手机上,也安全一点。”陈萌萌说。


像陈萌萌一样,开始使用家用安防设备的用户不在少数。据Statista的预测,2024年智能家居设备消费者支出将达到471亿美元。其中,家居安防产品占比将达到约28%,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曾经专注政府、企业客户的安防产品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础功能之上,家用安防产品的智能功能也变得愈加五花八门。但是,以家用监控为代表的安防设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似乎也滋生了新的不安。


“独居神器”


前不久,袁月从她一个人居住了一年的小公寓搬走,一起带走的还有她新买的可视门铃。


2021年10月末的一个深夜,袁月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对方问她是否刚从外地回来。袁月害怕了,她刚从老家回来这件事,没什么人知道。


她很快回忆起这个熟悉的声音和号码。2021年3月份,一个陌生男人打电话向她表白,并说出她的真名。在此之前,袁月还总是收到陌生的微信好友请求,不堪其扰。


接到这通深夜电话的第二天,袁月拜托一位男性朋友发短信警告对方,并从对话中锁定,对方是一位外卖小哥。


袁月的朋友建议她在门口装一个监控,但随着对方骚扰的消失,袁月逐渐把这件事忘在脑后。


没想到半年后他再次出现,并能准备掌握袁月的行动轨迹。她立刻报了警,但警察表示目前他们能做的并不多。


这次,袁月马上购买了一个直接装在门上的电子猫眼,在找到新房子后马上搬了过去。


陈萌萌之前并没有遇到过像袁月这样的“糟心事”。但在2021年10月中旬,陈萌萌邻居放在门外的鞋子被小偷顺走,而这一刻正巧被邻居的监控拍了下来,物业人员及时进行围堵,警察很快就抓到了小偷。


平日里,陈萌萌经常订外卖、收快递。虽然小区的安保措施较为严格,但陈萌萌的丈夫还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联想到此前发生的几起独居女孩遇害事件,两人就趁着“双11”入手了可视门铃和室内监控。“可视门铃留在家里,室内监控他带走。他说这样我就可以随时查他的岗。”陈萌萌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独居人口已近9000万人,独居率达18.5%。《2021年新独居时代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独居人口数量或将达到1.5亿~2亿人,独居率或超过30%。同时,这份报告指出,有42.9%的受访独居女性认为自己深夜在社区中行走不安全。

家用监控能带来安全感吗(家用监控安全吗?)

独居女孩(电影《门锁》)

能随时查看家内外情况的监控摄像头,或许能够增加独居人士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掌控感,缓解独居人士尤其是女性的安全焦虑。


趁着丈夫还在家,陈萌萌和丈夫马上把电子猫眼装好。“可以查看到访信息,还能回放,非常好用。”陈萌萌翻看过几次记录,“看到过保洁阿姨在擦窗台,没什么异常情况”。


监控升级


在此基础上,这个家中的第三只眼还承担着更多的角色,观察宠物的情况、了解孩子和老人的动向,甚至还变成了感情联络的渠道。


余琳在北京工作,不久前养了只小猫来陪伴自己。在把猫接到家里之前,余琳看到过不少因看护不当导致宠物走失或死亡的案例。因此,为了在外出时能够随时掌握猫的动向,她购买了一台能够180°转动的家用监控,安装在卧室屋顶。


在外出期间,余琳就把猫关在卧室。在白天的大多数时间里,猫都在她的床上睡觉,她也会时不时打开手机上的监控APP,看看猫在干什么。去年11月的一天晚上,余琳下班后照例去家附近的健身房健身,在路上,余琳习惯性地打开监控APP,却看到猫在激烈抽搐。余琳掉头赶回家中,把还在抽搐的猫送到宠物医院治疗。


余琳有些后怕,她总是在想,如果没在那时碰巧打开监控,后果会怎样。自此之后,余琳每天打开监控的次数更多了,监控成了她的定心丸。

家用监控能带来安全感吗(家用监控安全吗?)

宠物监控视频(图源网络)

阿来已在安防行业工作多年,他经常在问答社区回答网友们提出的关于安防产品的问题。其中,不少网友都希望阿来能给自己推荐一款合适的监控产品。阿来表示,如今的室内监控设备,在硬件配置上差别不大,而区别则在于不同需求催生的智能功能。


“如果老人、小孩需要对外联系到家里的人,就比较适合使用具有一键呼叫功能的监控摄像头。如果是要照顾家中的小宝宝,可能就比较关注呼声监测或者异常声音监测的功能。一旦宝宝哭了,或者碰到什么东西弄出一些响声,手机APP就能马上收到信息,方便家长看护。”阿来说。


现在,也有针对宠物的智能功能,例如可以根据宠物的运动状态判断宠物的情况、摄像头能够360度转动的“无敌跟踪”功能。不久前,阿来还收到一个养宠人士的求助:“有没有一个能够跟着宠物移动跟踪,能看到它、和它对话的东西?”


从业多年的阿来突然意识到,或许家用监控设备并不需要像过去的G端(政府)、B端(企业)产品那样,需要固定在某一位置。后来,阿来发现某种陪伴机器人能够匹配那位网友的需求。“有轮式还有履带式,能够在室内移动。可以通过APP远程控制,去寻找宠物或者做一些互动。”


阿来觉得,以传统安防产品的角度来看,上述产品已经完全超出了“监控”的概念,更多属于机器人范围。但阿来也认为,如果要实现智能跟踪功能,就必须让监控“动起来”,“这也是发展的方向”。


掉线焦虑


如同手机一样,家用监控的普及也给使用者带来新的焦虑。


从街头巷尾到办公场所,再到如今的家用监控,人们开始让监控闯入自己的私人空间,并逐渐习惯被摄像头注视的生活。在各大视频平台上都有不少用户上传的自家监控拍摄到的“有趣”“意外”的视频片段。

家用监控能带来安全感吗(家用监控安全吗?)

网友分享的监控视频(图源网络)


但与此同时,让渡的隐私也激发了恶意的窥私欲。2021年12月初,央视曝光“150元买400个摄像头账号”,家用监控成为偷窥黑产的重灾区。


阿来介绍,事实上,经历多轮整治后,监控的安全性已经得到很大提升。“比如说以前,厂商可能由于设计问题,直接把摄像头的IP地址公布在网上,那么使用默认账户密码或是比较简单的密码就很容易被破解。现在的路径是用户通过手机APP访问,手机连接到厂商,然后厂商再连接摄像头,这样就少了一个直接暴露在公网的过程。”


另一方面,用户路由器被破解、手机被植入病毒同样也可能造成家用监控安全风险。但阿来认为,目前家用监控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使用者只要注意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就好。“比如不要照到一些隐私的场所,尽量去设置一些复杂的密码。”


2008年,英国邮报的一篇文章首先提出“手机失联焦虑症”这一概念,指出当代人对手机产生过度依赖,不能使用手机不仅会产生焦虑,还会感到无聊、沮丧、易怒或是严重的不安全感。而如今,这样的“技术恐惧”也复刻在监控上。


余琳每天都会下意识重复地打开监控APP,如果没有在画面中看到猫的身影,她就会感到恐慌,而监控设备偶发的掉线,更是加重了她的恐慌感。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都分享监控掉线给自己带来的焦虑,有人连夜打车回家探查情况,有人因此失眠,还有人连续几天都会处于焦虑之中。


掉线这个技术问题带来的情绪问题,很难在短期内解决。阿来表示,监控的网络传输涉及到很多方面,硬件、网络甚至是厂商的问题都可能导致监控掉线。


阿来还提到,目前阶段的家用监控还存在着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比如人形、声音监测的灵敏度很差,有时你碰到什么东西,或者什么东西动了一下,你就马上收到警报,系统没法过滤那些无效警告,一有动静就乱报。还有的是监测不到,比如有宝妈就是为了监测宝宝的哭声,但监控却没有报警。”


有人说,如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摄像头,家在那头,我在屏幕这头。对许多使用者而言,家用监控不仅是一个摄像头,它也承载着感情与思念。而面对技术带来的风险,或许更需要技术来克服。


(陈萌萌、袁月、余琳、阿来为化名)


(编辑:戚梦颖 校对:颜京宁)